1.緩解中小微企業融資難 “湘信融”服務平臺在長沙啟用
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訊 3個小時內得到銀行響應,3天內銀行業務反饋,2周內放款……9月3日,“湘信融”中小微企業融資服務平臺在位于長沙湘江西岸的湖南金融中心正式啟用。該平臺將運用大數據等賦能傳統金融,緩解中小微企業融資難。
據了解,“湘信融”由長沙市數據資源管理局、湖南湘江新區財政局(金融辦)、金融大數據安全與應用研究中心共同發起設立。該平臺立足普惠金融,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移動互聯等先進技術賦能傳統金融,旨在搭建民營、小微企業與金融機構線上對接的橋梁。同時,將依托長沙市政務大數據和中金金融大數據,為中小微企業融資進行數據增信,并為金融機構提供企業精準畫像、輔助風控,以降低貸款不良率等。
“通過‘湘信融’,企業足不出戶就能申請多家銀行的信貸產品。”金融科技企業——湖南淼峰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崔洋表示,目前銀企信息不對稱的問題普遍存在,“湘信融”能通過多方聯動,提高銀企對接效率。
據悉,按照設計規劃,企業可通過“湘信融”一鍵發布融資需求,平臺自動評估匹配對應的銀行信貸產品。目前,該平臺已與長沙銀行、三湘銀行等9家銀行簽約,有30余種信貸產品上線。
2.金融科技是助推器 互聯網大會關注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
新華日報訊 9月3日,江蘇互聯網大會“產融對接成果發布高峰論壇暨江蘇省金融科技峰會”上,來自金融界、企業界、學術界人士,共同探討產融結合的發展方向,推動構建良好的金融科技生態圈。
產融結合需明確目標
產業與金融,相互支撐,相互依存。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認為,所謂產融結合,其實是產業和金融業為了共同發展目標和整體利益,通過參股、持股、控股、人事參與進行內在的結合。“從目前而言,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尤其是銀行業主要通過債務融資行為為企業提供資金。”他說,而產融結合更強調股權融資方式和人事結合。
“從國際上來看,產融結合有兩種方式,由產到融和由融到產。”連平說,美國就是典型的由產到融,日本是由融到產。從國內來看,產融結合主要表現為由產到融,各類實體企業隨著發展壯大可以進入金融體系,但受到監管限制,金融體系不能進入實業。在2008年之后,產融結合又進入快速發展時期,限制逐漸減少,出現了供應鏈金融、類金融控股公司等多種形式的產融結合。
連平認為,雖然從2008年以來產融結合發展速度非???,但仍需要解決目標不清晰、協同作用不明顯、監管盲區等問題。同時,還要當心市場交易風險、產業空心化風險、整合風險、道德風險、操作風險、財務風險等風險。
因“企”制宜選擇路徑
從目前國內的產融結合情況來看,尚沒有一種較為通行的產融結合方式。大型產業集團和大型民營企業,通過自己涉足財務公司、保理、金融租賃等形式,實現了向金融領域的延伸。而面廣量大的中小企業,則只能處于產業鏈的下游,話語權較小,無能力實現產融結合。
對于中小企業來說,想要實現產融結合,供應鏈金融是不錯的選擇。東南大學集團經濟與產業組織研究中心主任胡漢輝認為,中小企業的融資需求痛點在金融。“目前所使用的供應鏈金融1+N結構,即一個大企業把上下游配套小企業放一起,銀行等金融機構相信大企業的信用擔保。”他說,隨著信息科技的發展,銀行等金融機構可以通過網絡得到更多中小企業的信息,這就需要變成N+1+N結構,即把原本代表“1”的大企業去掉,實現去中心化,從而打造一邊是N個下游企業、一邊是N個上游企業的平臺,把中間“1”變成包括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能等在內的金融科技。
開鑫金服總經理周治翰也認為,供應鏈金融發展的關鍵是金融科技的使用。“在中小企業和金融中間,需要搭建專業化的橋梁,同時對信息進行有效整合,將每個領域的風險控制做深、做細。”
產融結合還需開放生態圈
事實上,供應鏈金融的發展也非一帆風順。南鋼集團副總裁錢順江說,很早之前南鋼就開始嘗試供應鏈金融,但在整個鋼貿行業陷入危機的時候,作為供應鏈金融的“挑大梁”企業,南鋼也遭遇過融資難、融資貴問題。“融資貴是因為信息不透明導致交易成本增加,只有透明化,才能降低成本。”他說,南鋼正在嘗試數字化供應鏈金融的轉型,降低上下游中小企業的融資成本。
長久物流副總裁丁紅偉說,雖然目前供應鏈金融被認為是解決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良藥,但金融機構與企業間的彼此不信任是最大的痛點。“我們覺得沒風險的東西,按金融機構的標準就是不行。而金融機構要求我們做的,我們做不到,這之間一直有堵墻。”她說,利用金融科技實現供應鏈金融的數字化轉型,是解決信任問題唯一的路。
“銀行作為金融行業的重要部分,要提高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就需要從理念上構建開放共贏的金融生態圈,由單一主導者轉化為開放協同創新,與其他主體合作構建供應鏈金融生態圈。”中國銀行業協會副秘書長白瑞明說,很多大銀行發展金融科技,都是從自建平臺、自搭場景進行,但都還是延續銀行系統內自建生態的固有方式。
白瑞明提醒說,由于金融科技的數據化、網絡化、移動化,因此需要關注的變量更多、也更復雜和隱蔽,這就對銀行發展金融科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論壇上,開鑫金服、長久物流、G7、江蘇銀行、企查查、中誠信、同盾科技等企業共同啟動了金融科技生態圈建設,旨在充分利用圈內企業各自的優勢,進一步提升各合作方金融科技服務的輻射力和影響力,從而為更多實體企業搭建起產業和金融深度融合的橋梁。